找到相关内容37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感应的理论;最后是慧远的报应论。其中,前两方面同宗炳的美学思想有密切关系。6   接着我们就《画山水序》中的几个重要观点:“圣人含道应物,贤者澄怀味象”、“山水质有而趣灵”、“山水以形媚道”等来探讨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意在诗外——虚云峨眉山诗臆释

    首诗佛道诗歌”。[[1]]而其所收录者,尚以“明显受佛道熏染、具有明显出世超凡风格的作品”为主,没有佛道文化色彩和特征的、属于“封建糟粕或刻意鼓吹轮回报应”的、带有“强烈政治色彩”的诗歌,尽都不在收录之...

    段玉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594085.html
  • 龙光竺道生“慧解”考论

    的妙法,认为一阐提固然极恶,但也是众生,并非草木瓦石,因此主张“一阐提皆得成佛”。这种说法,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,全是道生的孤明先发。在倡导因果报应、诸善奉行的佛教慈悲背景下,道生公然提出断绝善根者有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0895054.html
  • 心智的培养

    的一块业力盐巴,就能够慢慢的把它溶解化淡了。因为佛教讲缘起,业力也是绿起。既然是绿起,就没有自性。它就可以起变化或转化的作用。但是,因果的报应依然存在,只不过以整化零,以大分小,以重化轻来受报,这种报...

    道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095482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佛教。在理论上,儒家则展开了对佛教神不灭论与因果报应论的批判。面对儒家的种种攻击,佛教徒或者通过把佛教的“五戒”与儒家的“五常”相比配等来说明儒佛一致,或者在佛教的思想体系中加入忠孝仁义等儒家的内容以...灵魂不灭、鬼神报应的观念,认为“人死为鬼,有知,能害人”(王充《沦衡·论死》),人的善恶有福祸报应,这种报应都是“天地罚之,鬼神报之”(王充《论衡·祸虚》)。因此,对上帝鬼神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祭祀一向在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

      三峡石刻的宗教内涵  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,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,要求人们信仰上帝、神道、精灵、因果报应等,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。在三峡石刻文化中宗教主题虽不占主导地位,但却是...

    杨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4396700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为钝根者之向佛趋悟奠定了信心基础,同时又有利于争取北宗渐修信徒的皈依。南北二宗的禅学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,如因果报应、累世修行与向外求寻等说法,可谓二者都没有偏离东山法门的旨趣。[59]   由于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玄奘——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

    三年前得了病,疼得如同刀割一样,我当想不食而亡,以结束这种难耐的痛苦。就在这时,我梦见有金人对我说:‘你不要死,这种痛苦是对你前世做国王时所做坏事的报应,你应当自我悔过,怎么能死呢?现在有一个支那僧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高僧|玄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0322997106.html
  • 北传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:林伯谦

    ;释氏受灭于黄鱼。以示报应之势,皆其窈窕精深,迂而不昧矣。」 [62]这便是从业报观点来考虑。   另《广弘明集》所收沈约〈究竟慈悲论〉云:「释氏之教,义本慈悲;慈悲之要,全生为重。欲使抱识怀知之类...

    林伯谦

    北传佛教|中国素食文化|林伯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52033325625.html